1968年,我国赫赫有名的将军程潜在首都北京逝世。到了同年的4月12日,为程潜举行的缅怀大会如期举行。
在这次会议上,周总理偶遇了程潜的夫人郭翼青,看到她脸颊上挂着泪痕,周总理心里也不禁泛起一阵涟漪,他轻声安慰她道:“请您保重身体,接受现实。”
郭翼青瞧见来者是周总理,忙用手拂去脸颊上的泪痕,壮着胆子向周总理询问:“程潜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?”
周总理简短地安抚了几句,郭翼青的心情随即平复下来,她望着周总理说:“这样就对了,程潜在另一个世界一定会感到高兴的。”
程潜背后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?周总理对此又有何独到见解呢?
【投笔从戎】
1880年,程潜在湖南省醴陵县呱呱坠地。程潜的双亲瞧见周围的读书人不少都当上了地主,过上了富足日子,心里便盘算着也让自家的孩子能享享福。
在爸妈的盼望中,程潜走进了学校,成为了一名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的学子。
程潜始终在学堂勤奋刻苦,不辜负爹娘的期盼,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为家族争光。
他的心里不再仅仅装着重振家族荣耀的念头,而是萌生了弃文从武、投身军旅的梦想。
于是,程潜下定了决心,要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。但遗憾的是,由于当时信息传递不畅,等程潜赶到省城时,才发现考试早已落幕。
然而,已经成年的程潜并未就此罢休,他迅速起草了一封信,并将其呈递给了时任湖南巡抚的赵尔巽。
赵尔巽细读了程潜的来信,内心深受其洋溢的爱国情怀触动,于是决定批示,只要通过考核,便予以接纳。
考试结束后,程潜凭借出色的成绩成功被录取。得知这一喜讯时,程潜心里乐开了花,想着今后终于有机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了。
1904年,程潜凭借出色的学业成绩,赢得了前往日本深造的机会。身在异国他乡的程潜,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与日本在科技上的巨大鸿沟,这进一步点燃了他内心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。
那时候,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里,受爱国情感激励的人很多,程潜在那里遇到了不少致力于反清救国、投身革命的人士。
在此地的程潜,不仅想法有了转变,而且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、为国效力的信念。
【追随孙中山先生】
1905年,经过他人引荐,程潜加入了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。刚开始,程潜以为这只是加入了一个普通的革命团体,但直到同盟会举办了一场会议后,他的看法才有了转变。
程潜自那以后深深被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理念所吸引,他矢志不渝地追随孙中山先生,为国民党的革命事业添砖加瓦。
之后,程潜在日本一边和同盟会的伙伴们共同商讨拯救国家的方法,一边刻苦钻研军事理论的知识。
1908年年初,程潜与同盟会的伙伴们道别后,踏上了回归祖国大陆的路途。在这之前,原本担任湖南巡抚的赵尔巽,已经升为了四川总督。
听说程潜回到了国内,并且还特地亲自去迎接了程潜。
一见面,赵尔巽就紧紧抓住了程潜的手,热情地说:“程兄,你那份浓烈的爱国情怀我一直铭记于心。现在你学成回国了,打算在哪个地方大展拳脚呢?”
赵大人真是太客气了,若非赵大人手下留情,我程潜哪有机会出国深造呢。
经过一番长谈,赵尔巽最终提议程潜前往四川,负责训练新近组建的队伍。
程潜在四川,遵照同盟会的安排,担任起长江上游地区联络的重任,他走遍四川,积极寻找那些怀抱新思想、热爱国家的有志之士,努力扩大同盟会在当地的影响力。
1911年的时候,武昌的革命党人率先发起了起义,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,紧接着,全国各地的响应之声此起彼伏。
程潜听到这个消息,心里乐开了花,非常渴望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。那会儿,同盟会在中国地区的领头人黄兴,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武汉。
原本程潜打算启程去上海向黄兴汇报,但得知黄兴已奔赴武汉的消息后,他随即改乘轮船,直奔武汉而去。
抵达武汉后,程潜急不可待地投身到了保卫武汉的战斗行列,并与黄兴碰了面。
别耽误时间了,你赶快去龟山炮兵阵地那儿,那边急需咱们的人去调度。
“对,我一定会尽全力把任务完成好。”
随后,程潜抵达了炮兵阵地,在这里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,最终助力武汉保卫战取得了胜利。
程潜满心欢喜,原以为中国能借此踏上一条光明的道路,然而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。
在帝国主义糖衣炮弹的蛊惑下,革命队伍里的袁世凯原形毕露,对昔日并肩作战的革命伙伴宋教仁下了毒手,还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,妄图登上皇帝的宝座。
程潜获悉这一消息,大为恼火,随即投身到了同盟会及其他爱国志士发起的反袁斗争中。然而,遗憾的是,由于种种原因,首次反袁行动未能成功,以失败告终。
1913年,孙中山先生回到了祖国,再次掌舵同盟会,紧接着他便领导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。
程潜对孙中山先生的举措给予了坚定支持,并且亲自发动了一支部队,蓄势待发,旨在助力推翻袁世凯的行动。
后来,程潜四处奔走,漂泊至各地,协助孙中山先生共同对抗背叛革命的袁世凯。
1922年9月份,孙中山先生遭到了陈炯明的背叛,他转而把攻击的目标对准了广州的总统府。
陈炯明率领麾下兵马直逼孙中山先生的地盘,孙中山先生在仓促之间被迫撤退,与此同时,程潜挺身而出,不顾生死地捍卫着孙中山先生的安全。
“孙中山先生,您赶紧离开,这里由我来把守!”
接着,我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率领的北伐军队,一同在战场上奋勇前行。
孙中山先生离世后,程潜内心深感悲痛,但他始终坚守着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之志,矢志不渝地捍卫着“三民主义”的理念,致力于为百姓创造福祉,这成为了程潜心中最为璀璨的光辉。
1927年,蒋介石背离了革命道路,掀起了一场政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坚守孙中山先生理想的程潜,毅然站出来,公开发表了反对蒋介石的声明。
程潜背负上了多项指控,可他并未向蒋介石的统治低头,结果遭到了停职审查,并被囚禁在牢狱中。
之后,程潜虽然得以假释离开监狱,但蒋介石怎会轻易让程潜重获自由施展身手,故而将他软禁于上海,限制了他的自由行动。
1929年的时候,蒋介石和李宗仁的关系破裂,蒋介石把程潜打发回了广西。但程潜并没有心生埋怨,反倒是在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来回斡旋,希望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,从而减少对老百姓的伤害。
从那以后,程潜便持续在国民党内部活动,致力于寻求抗日和平之路。
西安事变尘埃落定后,国共两党终于迈出了第二次携手的步伐,程潜也因此被委任为抗日将领的一员。
1938年2月份,新乡遭到了日军的侵袭,程潜沉着地带领军队迎战,最终把敌人的诡计给粉碎了。
同年2月初,李宗仁所管辖的战区内,庞炳勋的部队遭到了日军的猛烈围攻,而一旁的张自忠部队,由于之前与庞炳勋部有过矛盾,所以并不愿意伸出援手前去支援。
程潜得知此事后,迅速找到了张自忠,耐心劝解他说:“你和庞炳勋那点小矛盾,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,算得了什么呢?我们怎能不顾大局,置民族安危于不顾呢?想想看,就连以前和李宗仁将军之间有过很大分歧的我,现在为了抗日,不也和他并肩作战,共同指挥了吗?”
经过程潜的一番劝解,张自忠最终决定派遣部队前去支援庞炳勋。
抗日战争时期,程潜早已察觉到共产党坚定的抗日立场,他秉持着孙中山先生倡导的“国共合作”方针,时常与共产党员就抗日相关事务进行深入交流。
在毛主席撰写出《论持久战》这部作品之际,程潜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:“我全心全意地赞同毛主席关于持久战的观点,认为持久战是我们民族救亡图存的根本之道,而国共之间的携手合作则是确保生存的关键所在。毛主席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部杰作,无疑彰显了他出类拔萃的军事智慧。”
程潜频繁地与共产党人交往,他积极在国民党内部倡导国共合作的方针。当蒋介石对共产党采取行动之际,程潜还曾站出来,向蒋介石表达过不同意的立场。
抗战结束后,当毛主席抵达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时,程潜也与共产党的同志一同憧憬过战后和平带来的美好未来。
然而,程潜万万没料到,蒋介石会如此决绝,转眼间便背弃了协议,挑起了解放战争的序幕。
程潜身为国民党的一员,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国民党的阵营。
1948年,前线战事不利,蒋介石面临党内重重压力,被迫着手进行新副总统的选举。在这关键时刻,程潜作出了决定,他把票投给了李宗仁,而非蒋介石所支持的人选。
蒋介石满心不悦,于是把程潜调派到了湖南地区。
同年7月24日,程潜抵达了湖南长沙。他是一位早期就投身革命的人士,因此在当地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然而,程潜此刻已洞察到国民党败局已定,可他束手无策,为了赢得蒋介石的信赖,并保护长沙百姓免受战火之苦,他不得已只能继续站在蒋介石一边,支持其“反共”立场。
在湖南本地,程潜严厉整顿了国民党内部的贪腐分子,并且为当地农民减轻了税收负担,推行了一系列惠及百姓的措施。
我们党当然不希望发生战争,看到程潜这样一位深爱人民的好同志,党内许多同志都希望能劝说他转变立场,以此来确保长沙内部能够避免张恒的侵扰。
因此,就请程潜的好友方叔章出面,尝试劝说程潜接受这项工作。
在与方叔章一番交流过后,程潜开始陷入了沉思。
和平谈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,唯有如此,国家才能实现统一。
“让我再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吧!”
那时,共产党内部发出了一项公告,表示将对国民党中的罪犯加以裁决,而程潜的名字也赫然位列其中。
这让程潜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,他心里既盼着能与共产党和解,免得湖南百姓再次遭受战火的荼毒,又担忧共产党会对他进行罪犯般的审判。
因此,他步入了极度徘徊不定的境地。我方观察到共产党的迟疑后,随即动员了湖南省内的众多革命志士去劝解程潜,以确保湖南的和平局势不受波及。
会议结束后,程潜心里依然有点不放心。
然而,当程潜踏进家门不久,一封来自毛主席的亲笔电报意外地消除了他心中最后的犹豫。电报中,毛主席深情地说:“湖南,你我共同的故乡,为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,我恳切希望程潜同志能与我方进行和平谈判,并在此郑重承诺,程潜同志绝不会受到党内任何责难。”
这让程潜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所有顾虑,紧接着他便以个人身份起草了一份声明,向外界传达了和平的意愿,并公开宣布了湖南起义。蒋介石得知后大为震怒,当即决定将程潜开除出党。
新中国诞生后,程潜在湖南奉献了漫长的岁月,他始终在为那里的百姓谋福祉。
在那个混乱不安的年代,程潜作为国民党曾经的领军人物,免不了要面对被指责的境遇。但好在有周总理的庇护,他得以安然无恙。
1968年,程潜因病在北京逝世。在同年的4月12日,周总理亲临程潜的追悼会现场,以缅怀这位故人。
程潜的妻子担忧丈夫会遭到责备,于是向周总理提出了这样的疑问:“程潜究竟该被归类为何种身份呢?”
周总理这样回答:“颂公是一位经历过革命的老干部,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,并且还为国家的建设出了不少力,是我们真正的功臣。”
程潜的夫人这时才安下心来。
总结来说,我们党向来欢迎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人,只要他们心里装着人民的福祉,就是共产党的好伙伴。
程潜曾是一位国民党的将领,但我党对他展现出了宽容接纳的态度,不计他过去的身份,这恰恰体现了我党的广阔胸襟。
